咨询服务热线: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服务项目 管理体系 合作企业 政策法规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农行依托“政府增信+银政共管”让甘肃贫困户致富

 对于甘肃康县白杨乡竹园村村民黎怀赵来说,生活沉重又无奈。家中4口人挤在2间土坯房里,除了几亩地,再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一年收入不到1万元。“为了维持生活,供养两个娃,我和老婆在深圳、广州打过工,在山西、安徽煤窑背过煤,可一年到头只够基本生活,致富修房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说,想回家搞点经济产业,种点中药材,可是,本钱从哪里来?

  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给了黎怀赵机会。2015年,甘肃省开展“1236”扶贫攻坚行动,他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农行甘肃分行5万元的信贷支持。黎怀赵用三万元买了50箱蜜蜂,发展蜜蜂养殖,用两万元买了天麻种子开始种天麻,开启了自己的脱贫致富之旅。

  一年后,黎怀赵告诉农行的工作人员说,一年下来,自己养蜂收入4万元,卖天麻挣3万多,一年收入7万多,2017年10月脱贫了,还盖起了二层小楼,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还是党和政府好,农行同志好,提供贷款让我脱贫致富。今年我还要扩大中蜂养殖,忙的顾不过的时候就雇村里的人帮忙,带动大家一起挣钱。”

  在甘肃,像黎怀赵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15年6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方案,其中包括在全省范围实施小额信贷支持计划,向101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小额信用贷款,共由4家金融机构执行,农行甘肃分行承担了贫困程度最深的甘南、陇南两地。

  由于贷款客户分散、额度小、时间紧、要求严、工作强度高,加上自身基层网点少、人员紧张,农行甘肃分行无疑面临着严峻考验。然而,迎难而上历来就是农行人的风格。

  “甘南藏族自治州、陇南市两个最贫困地区共17.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全省17.6%,”农行甘肃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我们依托政府增信机制,创新推出专属产品‘金穗惠农精准扶贫贷款’。并协调争取省政府、财政厅出台专项政策,推进精准扶贫贷可持续发展。”

  “金穗惠农精准扶贫贷款”采用“政府增信+银政共管”的模式,由列入当年贷款投放计划、有生产经营信贷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向所在村提出贷款申请。甘南州、陇南市17个县级政府抽调财政工作人员、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等4093名工作人员,成立246个调查团队,进村入户调查。县支行收到贷款资料后,逐户进行C3录入,提交审查、审批。放款前,客户经理通知农户前来网点或惠农服务点、流动服务车所在地,完成合同面签,发放贷款。

  截至2017年底,农行甘肃分行已发放精准扶贫贷款65亿元,惠及甘南州、陇南市13.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6月,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在《农行甘肃分行工作汇报》上批示:“农行甘肃省分行做了许多务实有效的工作。望下一步围绕省委省政府‘三重’、‘三一’的工作方案,为我省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县域经济发展及脱贫攻坚等,提供更强更优的金融支撑。”

  农行甘肃分行有关负责人称,精准扶贫模式是该行创新政府增信模式,支持扶贫攻坚的又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该模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提供了“第一桶金”。

  据悉,精准扶贫模式支持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从事农业种养殖产业,对其发展扶贫产业,脱贫增收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每年相对增加农民户均纯收入3325元。同时,精准扶贫模式来源于、深化于政府增信机制建设,进一步放大了财政资金撬动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让更多贫困群众得到实惠。银政共管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保障激励机制更加成熟完善,使风险控制有了保障,银政合作有了平台,责任落实有了抓手。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广政府增信银政共管模式、产业带动模式,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履行社会责任和商业可持续相衔接,确保每一分扶贫信贷资金都用到贫困人口身上,坚决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农行甘肃分行负责人说。

联系我们-腾龙公司在线客服        【关闭此页
版权所有@中票信用增进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1号楼416室
京ICP备20210399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