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服务热线: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服务项目 管理体系 合作企业 政策法规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宏观政策应引导预期,改革是最有力的增信措施

预期管理是当前宏观经济稳定的头等大事。既要从宏观上整体着手,完善营商环境,增强发展的信心,改善当前与长远预期,也应分类分层,针对企业、贷款人、股民、投资者等行为主体特征,采取针对性预期管理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高度关注宏观经济态势,在他看来,在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叠加背景下,当前能做的是稳定政策信号,不宜新招频出。

在刘尚希看来,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与产业分工、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全球化密切相关,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互动性越来越强,相互影响,互为条件。而国内的实体经济、金融、房地产之间相互嵌入越来越深,紧密关联,难以分别施策来解决各自的问题。

高度的不确定性来自当前国际社会的无政府主义状态:“WTO规则越来越无约束力,美国贸易恐怖主义更是加剧这种状态。”

而一些因素相互转化叠加,也使得宏观经济中的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出现“蝴蝶效应”,导致风险扩散而转变成为公共风险。

在这种条件下,刘尚希表示,各类行为主体的预期比各种经济数据都变得更加重要:“经济数据具有滞后性,反映的是过往,而预期则是对未来的看法,决定现在的行动。预期紊乱,行为就会紊乱,行为紊乱就会秩序紊乱,秩序紊乱就会引起恐慌,恐慌就可能导致‘踩踏事件’的发生,产生经济危机。其机理是,经济中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资金链、债务链等经济关系会因为行为主体的异动而导致断裂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由此引发连锁反应导致风险爆发而形成危机。”

在刘尚希看来,当前经济运行有几个脆弱点,容易引发风险。之所以成为脆弱点,关联性大,传染性强,且与行为主体的预期密切相关。

“预期管理是当前宏观经济稳定的头等大事。既要从宏观上整体着手,完善营商环境,增强发展的信心,改善当前与长远预期,也应分类分层,针对企业、贷款人、股民、投资者等行为主体特征,采取针对性预期管理措施。”具体来讲,刘尚希认为有4件事必须抓紧做。

一是明晰当前宏观政策目标排序和期限。多重宏观政策目标,简单地说需要兼顾和平衡,容易导致市场及社会包括地方政府的预期难以清晰。

二是部门出台政策措施要谨防“合成谬误”。“防风险,站在部门来看都是合理的,但是合起来看就不一定合理了。”刘尚希直言不讳。

三是出台改革、政策事项应当实行审慎的风险评估程序,避免无意动作引爆风险,或者遮盖风险导致风险隐性聚集扩大。

四是政策不能替代实质性的改革措施,尤其是要素市场化改革、社会身份体制的改革、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税制改革、中央与地方事权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改革是最有力的增信措施。

联系我们-腾龙公司在线客服        【关闭此页
版权所有@中票信用增进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1号楼416室
京ICP备20210399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