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服务热线: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服务项目 管理体系 合作企业 政策法规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二十大感言 | 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也不会变。”

  “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发展将为地区和世界提供更多的机遇、注入强劲的动力。”

  近日,在二十大新闻中心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的回应掷地有声,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担当。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标志,我国按下了全面开放的“快进键”。特别是2018年以来,中国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推动对外开放重大措施落实“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

  以金融业为例,近年来,多项开放措施轮番出台,我国金融业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大幅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已经完全取消,外资机构业务范围大幅扩大。金融市场逐步形成涵盖股票、债券、衍生品及外汇市场的多渠道、多层次开放格局。

  我国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开放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样引人瞩目。2013年,我国在上海设立第一个自贸试验区,至今,自由贸易试验区增至21个。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分别大幅缩减到31项、27项,自贸试验区实现制造业条目清零。在过去10年间,我国和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我国全部贸易额比重由17%增长到去年的35%左右。

  伴随着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促进市场经济建设、丰富市场供给、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创造了条件,有力改善了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促进了国内大循环效率和质量提升。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1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超过18%,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在开放中,我国新发展也不断给世界提供新机遇,惠及各国人民。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我国经济快速恢复并实现正增长,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合作,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走出衰退阴霾的重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据统计,2013年至202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

  从打开国门积极与世界接轨,到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倡议”、贡献“中国智慧”,从国际规则的跟随者,到建设者、引领者,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经过9年悉心耕耘,“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截至2021年末,我国已与145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投资、贸易、金融、科技、社会、人文、民生等领域。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完善“一带一路”投融资体系、多边债务协调等金融领域,也始终活跃着中国的身影。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外企外资纷纷用实际行动投下对中国市场的“信任票”。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跨国投资疲软的背景下,今年1至8月份,我国利用外资8927.4亿元,按照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4%,跨国公司对于开拓中国市场的热情满满。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金融市场和中国资产也持续看好,中国股票和债券被纳入明晟(MSCI)、富时罗素、彭博等全球知名指数。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月度指标有所波动,但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三季度经济将明显回升,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未变。二十大报告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这些无疑都将为来华企业提供巨大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所说,“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开放是我国发展的主题词,是我们与世界共生共荣、携手发展的关键。即使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了“逆风逆流”,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我国也将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让开放的春风劲吹,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联系我们-腾龙公司在线客服        【关闭此页
版权所有@中票信用增进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1号楼416室
京ICP备2021039917号-1